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切实筑牢同学们的法治思想防线,营造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近日,四川巴中巴州区西城司法所谷霞走进巴州区第六小学校,带来一堂生动的法治宣传讲座,用案例、问答解锁“反欺凌”知识,为同学们的成长筑牢法律“安全盾”。

“被同学起侮辱性外号,算校园欺凌吗?”“遇到有人抢东西,该怎么办?”
谷霞先从“校规与国法”的联系入手,用同学们熟悉的 “班规”进行类比,轻松解释了“法律是社会规则”的含义。她重点介绍了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谁能保护我们”的互动提问,引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让大家明白自己时刻被法律守护。
随后,两个真实案例让同学们直呼“警醒”。小学生小明被长期辱骂推搡致手臂骨折,施害方家长需赔偿医疗费和精神损失;中学生小李拦截同学索要钱款,因已满14岁被警方行政拘留(不执行)并罚款。谷霞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告诉大家:欺凌不是“小事”,轻则违规,重则违法。

“哪些行为算欺凌?”谷霞用漫画式的语言,列举了四种常见类型:取外号、嘲讽是“语言欺凌”,推搡、抢东西是“身体欺凌”,故意孤立同学是“关系欺凌”,网上传谣言、曝隐私是“网络欺凌”。她还教给大家“反欺凌三不原则”:不做受害者(少带贵重物品、结伴走偏僻路)、不做欺凌者(暴力行为可能犯重罪)、不做旁观者(看到欺凌要及时告老师和家长),总结出 “大声制止→立即逃离→报告老师” 的实用口诀。
活动在几道小问答掀起高潮。当听到“被起‘胖墩’外号也算欺凌”时,同学们纷纷点头;选择“看到霸凌要报告老师”的选项时,更是举起了一片小手。这堂法治课,让同学们既学到了法律知识,让法治知识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又掌握了自我保护技能。巴州区第六小学校也将持续开展反欺凌教育,和家长、社会一起,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校园环境,让每颗童心都能在阳光下自信成长!(来源:巴州区第六小学)

浏览量:
7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四川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