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晏阳初先生诞辰之际,为进一步深化家校协同育人,10月23日,巴中市巴州区四小教育集团总校开展“跟着晏阳初爷爷走向世界”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围绕“读阳初、知阳初、讲阳初、演阳初、展阳初”五大篇章展开,以多元形式将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精神生动融入师生成长与家校共育实践。

巴州区教育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坤,省晏阳初研究会常务理事、市社科智库专家李先国,区晏阳初博物馆馆长马紫婷等嘉宾莅临活动,区教科局德体卫艺股、西城学区负责人、区四小教育矩阵学校书记校长,以及师生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见证了一场融教育传承与家校联动于一体的精神盛宴。

这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上演。开场歌舞《晏阳初之歌》以磅礴的气势拉开序幕。全体音乐教师倾情演绎,歌声时而激昂如惊涛拍岸,颂扬先生“除天下文盲”的宏伟志向;时而婉转似清泉流淌,诉说先生“做世界新民”的赤子情怀。舞姿翩跹,大家无不心潮澎湃。

区四小教育集团总校党总支书记何远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晏阳初先生从母校走向世界的教育历程,强调传承阳初精神是四小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介绍了学校以“大爱育心·未来有我”为办学理念,构建“三香”校园、“三气”教师、“三美”学生的育人体系,通过“读、知、讲、演、展”等多元形式,将晏阳初“四大教育”思想创造性转化为四小教育实践。并表示期待通过家校深度互动凝聚育人合力,共同营造优良教育生态。

李先国以《从晏阳初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为题,带来了一场内涵丰富的专题讲座。作为长期深耕晏阳初文化研究的学者,他在讲座中系统梳理了晏阳初先生平民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结合自己主持的10多项晏阳初研究重大课题成果,深刻解读了这位教育先驱“除文盲,做新民”的崇高理想和躬身实践的奋斗精神。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阐释,他引导师生从晏阳初先生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将“四大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转化为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整场讲座史料翔实、见解独到,为传承阳初精神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舞台剧《点亮知识那盏灯》将人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孩子们用细腻真挚的表演,再现了晏阳初在法国战场为华工创办识字班的动人场景。当剧中那盏煤油灯在黑暗中亮起,知识的光芒穿透时空,照亮了整个会场,也照亮了每个观众的心田。这一刻,先生“以文艺教育治愚”的理念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表演唱《要得歌》则以浓郁的巴蜀风情将活动推向高潮。师生们用质朴的乡音、活泼的表演,唱出了平民教育的真谛。“要得,要得”的唱词朗朗上口,配合着富有地方特色的动作设计,既展现了乡土文化的魅力,又传递了“教育为公”的深刻内涵。全场观众随着节奏击掌相和,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晏阳初教育思想的时代活力。

校门口,铜管乐雄浑磅礴,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在区四小教育集团总校书记、校长的引领下,与会领导、来宾和家长观摩了阳初社团综合实践展示。
图文展区构成一道流动的教育长廊。“书香文化展板”完整呈现学校书香体系建设成果,以及青年党员和优秀学生把晏阳初精神深情讲解,红色的信仰与教育的初心在此刻交汇,完成了一场生动的精神传承;“晏阳初博物馆展板”集中展出了大量晏阳初珍贵历史照片。


三尺案台,墨香四溢。书法展区内,一幅幅作品或端庄雄健,或清秀雅致,既展现了师生扎实的书法功底,更传递出对先贤精神的深刻理解。这里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美术展区犹如一个缤纷的艺术世界。版画区,孩子们用刻刀雕琢出晏阳初先生的肖像,每一道线条都饱含敬意;扎染区,蓝白相间的布料在巧手中变幻出万千图案;手工作品区,废旧材料被赋予新的生命;绘画长廊里,色彩斑斓的画作描绘着孩子们心中的美好世界。艺术,在这里成为传承阳初精神的最佳载体。


科创展区成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竞技场。无人机编队在空中划出优美轨迹,机器人随着指令灵活舞动,学生自主设计的科创作品引人驻足。这些充满巧思的作品,正是晏阳初先生“生计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用科技赋能生活,用创新改变未来。


社团展示区将活动推向高潮。百米长卷童心绘梦,勾勒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腰鼓队铿锵激昂,击打出阳初少年的蓬勃朝气;篮球队演绎着速度与激情的完美融合。架子鼓节奏铿锵,激荡着青春生命的昂扬律动。强国少年诵读声声,以书香涵养报国之志;车灯舞流光溢彩,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金钱板清脆响亮,敲响乡土文化的动人乐章;盘子舞翩跹灵动,舞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各社团精彩纷呈,共同诠释着“身美、技美、心美”的育人成果,让阳初精神在多元发展中绽放异彩。(来源:巴中市巴州区第四小学校、巴中市巴州区晏阳初实验小学)

浏览量:
46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四川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