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四川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专题报道社会热点生态环境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
关注民生文化旅游曝光台短视频科技教育健康与卫生
每日新闻网-四川 > 专题报道 > 让大巴山的田园长出“黄金链”——读苗勇新著《晏阳初》有感

让大巴山的田园长出“黄金链”——读苗勇新著《晏阳初》有感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5-03-19 17:59:09 | 点击:8545

      阳春三月,巴中宛如被打翻的调色盘,色彩斑斓。周末,我内心的向往再也按捺不住,于是驱车前行,沿途穿过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的村落,来到了巴州区曾口镇吉公村。刹那间,一片金黄耀眼的油菜花田映入眼帘,浓郁的花香裹挟在微风中,扑鼻而来,令人沉醉。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苗勇老师新著的《晏阳初》,这正是“以土地为画布、以链条为画笔”的农业产业哲学。如今,巴中这片被米仓山和大巴山环抱的红色土地,正用晏阳初先生的乡村建设理论,重新挖掘与诠释着土地的价值,赋予这片土地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从“米袋子”到“全链生态”

  晏阳初先生的生计教育理念,让我想起南江县粮油产业基地里翡翠米专用稻的种植,以“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农户”模式,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价格保障方面,专用稻实行订单保底价收购,每斤含二次返利2.1元,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生态复合种植模式上,推广稻鱼和稻鸭综合种养模式,稻鱼模式下,鱼在稻田中觅食、游动,不仅能疏松土壤、减少病虫害,鱼的排泄物还能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每亩可帮农户增收600元以上;稻鸭模式更是巧妙利用鸭子在稻田的活动,实现除草、除虫、施肥等多重功效,每亩可为农户增收1500元左右。这种方法和途径,正是晏阳初先生“科学化、合作化、艺术化”乡村建设理念的生动演绎,更是对其“以民为本”乡村振兴的当代传承。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应积极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三级链条网络”,为产业腾飞打造稳固架构。在田间地头构建“原料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如通江县银耳产业的“菌种-椴木-加工”标准化体系;在乡镇节点布局“加工链”,依托食品工业园,发展腊肉、茶叶、食用菌深加工,让农产品“身价翻倍”;在城市端编织“消费链”,充分发挥区域品牌效应,将特色农产品与现代食品加工产业紧密结合,致力于把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转化为便捷美味的生态产品,让土地价值在消费端持续裂变。

  二、让田园成为“会讲故事的产业链”

  晏阳初先生曾说:“乡村建设要让乡下人过有文化的生活。”在巴州区曾口镇吉公村,因地制宜挖掘开发休闲观光农业,规划种植近千亩油菜花,打造万亩油菜基地。这种“农业+文化+旅游”的综合业态,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更成功塑造了如“金色田园季”这般别具一格,且极具吸引力的文旅IP,切实助力乡村走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

  在农业端,我们需要深度挖掘田园价值,打造“链条场景化”示范带,让田园不再仅仅是农作物生长的土地,而是成为一条“会讲故事的产业链”。如,在米仓山片区构建“核桃全链体验区”,从树上采摘到坚果加工,再到核桃木雕手作;在诺水河沿线布局“水产链条走廊”,稻田养鱼、鱼干加工、渔村民宿形成闭环;在川陕苏区王坪景区,将红色文化注入产业链,开发 “红军菜”“苏区味道”等伴手礼。巧妙编织农业、文旅、加工等产业交织的网络。正如晏阳初先生提倡的“以文艺教育救愚”,让每条产业链都成为讲述故事的载体。

  三、培育“链条主人”而非“土地租客”

  近年来,通江县针对农优特产品“长在深山无人知”等问题,创新实施“双书记”村播助农项目,通过“村集体+双书记+电商+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助力山货“出山门”,激发集体经济新活力。这种“农民主体化”实践,正是晏阳初先生“作新民”思想的当代回响,产业升级的核心,是让农民从土地的“操作工”变成链条的“智造师”。

  在区域发展的浪潮中,我们更需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助力更多“土地租客”向“链条主人”转变,构建“链条赋能体系”成为推动农业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在每个产业链培育部分的“链主农民”,通过职业农民认证、创业贴息贷款、电商培训,让他们掌握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技能;建立“二次分红”机制,如“保底收购+利润返还”模式,让农民共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打造“链条孵化中心”,在每个乡镇建设农产品初加工中心,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产业链的第一步延伸。

  曙光中的乡村,炊烟与花海缠绕,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农业产业升级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关于土地价值的重新想象。当我们的农产品不仅是充饥的食物,更是精深加工的原料、文创产品的灵感、研学课程的教具、乡村旅游的名片……每寸土地便真正长出了有生命力的价值链条。这或许就是晏阳初先生所期待的:让土地成为农民尊严的根基,让链条成为乡村振兴的翅膀,让大巴山的泥土里,永远生长着希望的年轮。




【作者:李林】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布拖县委组织部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首都北京举行,布拖县委组织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看大会直播。     ...

深化毗邻合作 共建和美新村——开江县任市镇、梁平区新盛镇召开2025年开梁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示范园区毗邻乡镇共建共享联席会议

      每日新闻网四川讯    为持续深化川渝毗邻合作,共建巴蜀和美乡村,推动开梁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示范园区建设走深走实,8月29日,开江县任市镇、梁平

布拖县:党建引领谋发展 奏响集体经济“强村富民曲”

      近年来,布拖县地洛镇加强和联镇单位县委组织部的沟通协调,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强基础、促振兴的核心抓手,通过“支部领航、项目带动、模式创新”,在黑魔芋种...

四川巴中南江县沙河镇“三措并举”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每日新闻网四川讯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沙河镇始终将群众出行安全摆在首要位置,紧盯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和交通秩序管控两大重点任务,以“强部署、严整改、优基建”三项举措协同发力,层

枢纽桥头堡 通达新未来——开江县任市镇谱写交通强镇新篇章

      为更好宣传万达开区域次级交通枢纽“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充分释放任市道路效能。近日,开江县任市镇交管部门联合自媒体借助无人机航拍技术,对全镇路网进行全面拍摄。通过无人机的“天眼”视

甘棠镇开展“情系抗战老兵·关爱高考学子”一老一小走访慰问活动

      每日新闻网四川讯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8月26日,甘棠镇通过镇老协平台,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开展“情系抗战

布拖县持续深化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依撒社区)后续治理

      布拖县特木里镇依撒社区是全省单体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布拖县城,建设面积26.5万平方米,共修建114栋楼249个单元2952套住房,共安置原26个乡镇、100个行政...

中共开江县金山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支部委员会开展 2025年8月份“主题党日”活动

      8月20日下午14:30,中共开江县金山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支部委员会在光电产业园 3 楼会议室开展了以“学习全会精神 履职尽责担当”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全体党员干部参会。   

开江县:金稻千重浪 田城好“丰”光

      又是一年丰收季。时下,田城开江满目金黄,全县稻谷进入成熟期,农户们正在抢抓利好天气开镰收割。所到之处,一片繁忙丰收景象跃入眼帘。      全域“高标准”稳粮增产&nb

四川巴中巴州区枣林镇开展2025年秋季开学安全大排查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为确保2025年秋季开学工作平稳有序,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8月25日至28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组织教育、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及...

2025
03/19
17:59
李林
浏览量: 854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开江李勇: 青山间镌刻“生命年轮”

开江李勇: 青山间镌刻“生命年轮”

布拖县:西南科技大学帮扶工作队在联系村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布拖县:西南科技大学帮扶工作队在联系村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强作风砺初心 勇担当促发展——开江县任市镇召开年轻干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座谈会

强作风砺初心 勇担当促发展——开江县任市镇召开年轻干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座谈会

开江县任市镇扎实开展庆祝建党104周年暨“铸魂聚力明方向・细照笃行提质效”系列主题活动

开江县任市镇扎实开展庆祝建党104周年暨“铸魂聚力明方向・细照笃行提质效”系列主题活动

【甘棠镇·八一特辑】弘扬双拥传统,共筑强军梦想!——开江县甘棠镇武装部隆重举行庆祝建军98周年活动

【甘棠镇·八一特辑】弘扬双拥传统,共筑强军梦想!——开江县甘棠镇武装部隆重举行庆祝建军98周年活动



友情链接

  • 每日新闻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四川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