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四川讯 为破解审计人才培养瓶颈,提升审计专业能力,通川区审计局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与四川文理学院达成合作共识,首次合作项目亮点纷呈。
审计一线迎来“新鲜血液”。通川区审计局积极履行服务地方教育、培养后备人才的社会责任,为四川文理学院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7名优秀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审计实践岗位。学生们将深入审计一线业务科室,指定“一对一”导师,通过参与实际审计项目流程,学习审计方法、掌握审计技能、了解审计实务,有效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为未来投身审计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高校教授“坐诊”审计难题。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局里特邀四川文理学院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专家围绕“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审计”这一核心主题,结合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和丰富教学经验,深入剖析了国企审计的重点、难点及风险防控要点,分享了先进的审计思路、方法与典型案例,为提升我局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专业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与理论指导。
“挂职干部”架起沟通桥梁。为进一步促进审计实务与学术研究的深度结合,四川文理学院选派其审计处骨干教师到局挂职交流,担任副局长。挂职干部将直接参与审计业务管理、项目协调及政策研究等工作,深入了解审计机关运行机制和一线需求,同时也将高校的先进理念、研究成果带入审计实践,有效促进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双向奔赴”,为合作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