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正值光雾山层林尽染之际,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团队下沉至巴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会同当地文化广电旅游部门,联合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成员,面向景区从业人员和游客开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规范使用的实操培训和科普宣讲。活动以党建为引领,依托“住培社会化实践月·第三课”,将急救课堂前移至红色景区一线,护航群众出行安全。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一党支部书记、麻醉手术中心主任雷迁,麻醉科二党支部书记范丹带队下,巴中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黄大军、院长杨杰统筹组织,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曾思到场指导,组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学员全程参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派出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骨干队员刘云飞、宋龙超担任授课与质量把关,围绕按压质量监测、AED启用流程以及现场指挥协同等要点开展示范教学,确保培训贴近实战、规范可行。






培训按照“示范——分组实操——情景演练——现场评估”闭环流程推进,重点聚焦成人和儿童心肺复苏关键步骤、海姆立克操作流程、AED电击前评估与安全注意事项等。来自景区管理、导游、保洁、交通保障等岗位人员在模拟人上反复练习,强化按压节律、气道开放、设备联机与团队协作,切实提升第一目击者的“第一反应”能力。作为住培社会化实践的重要环节,住培学员承担组织、授课与带教任务,并依据标准化清单完成动作纠偏与现场考核,在实践中锻炼临床胜任力和公众沟通能力。现场群众参训3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巴中市中心医院院长杨杰表示
“把生命救援的‘黄金几分钟’教到一线,把规范流程教到每个人,是此行最大的意义。”
医旅协同是面向场景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重要一环,“让更多一线从业者会识别、敢上手、能规范用,是提升景区安全韧性的关键步骤。”
巴中市文广体旅局党办李鹏宇介绍
光雾山位于川陕交界,是知名红色景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秋季客流集中、道路曲折、气温多变,对景区应急响应提出更高要求。此次联合培训既补齐一线急救技能短板,也进一步织密文旅安全网。多名参训人员表示,此前对AED“会看不会用”,通过集中演练已掌握基本流程,今后将主动担当“第一目击者”。

据悉,相关单位将把此次行动纳入系列化、常态化机制,围绕重点景区、交通枢纽和人群密集场所,持续开展应急技能普及与实操考核;同步完善培训回访与评估,推进科普教材本地化、视频化,扩大覆盖面与可及性,营造“人人会急救、处处能施救”的社会氛围。
光雾山彩林连绵、红叶如霞,被称为“亚洲最长天然红地毯”。当晨雾掠过山谷、红叶随风轻颤,这场“把急救带进风景线”的社会实践,在静美秋色中点亮安全底色。正如参与者所言:万山红遍“醉”人眼,一线授技“救”人心。(来源:巴中中心医院科教部、宣传部)

浏览量:
9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四川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