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巴中——绿茵场边变身“应急课堂”。巴中市中心医院“医心相连・住培社会化实践月”第二站走进川超联赛巴中赛区,把专业急救培训搬到赛场一线,面向赛事组织者、志愿者与安保人员系统讲授CPR、AED使用、骨折固定、外伤包扎与脊柱伤搬运等关键技能。院长杨杰、副院长曾思带队,来自7个住培基地的学员组成“赛场急救先锋队”,用一次“理论+实操”的沉浸式教学,为运动员与观众安全织密“第一道防线”。
在心肺复苏(CPR)教学区,规培学员金明亮单膝跪地,一边演示一边拆解要点:“运动员倒地后,第一步是判断意识;胸外按压深度保持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节奏不能乱。”他笑言,“这不是秀技能,而是在传递能救命的知识。”
在AED教学点,规培学员严晓航、李自旭把电极片贴位、语音指令、放电时机讲得明明白白:“开机就有语音提示,按图贴片、跟着设备走,不要怕。”当有工作人员担心“贴反了怎么办”时,他们回应,“设备会提醒,你们专注按流程就行。”
一位完成实操的赛区工作人员王女士直言:“以前真遇到意外只会干着急。今天学会AED和CPR,心里踏实多了,至少能为‘救命’争取时间。”
为贴合足球对抗强、损伤集中的特点,教学团队围绕赛场高频伤设计3个核心模块,并在现场情境中反复演练。
外科学员程祥云演示夹板、绷带标准流程,并强调“无专业器材时可就地取材:杂志、硬纸板、球杆都能临时固定;范围覆盖骨折上下两个关节,松紧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学员示范加压包扎、环形包扎、螺旋反折等技巧,点明要义:“赛场尘土多,先清洁再包扎;既要牢固止血,也要兼顾舒适与活动度。”
带教老师携学员米俊臣、李炎、谭金龙、李自旭演练“平托法”“滚动法”,反复强调:“一旦怀疑脊柱损伤,头颈躯干必须保持直线,用硬质担架、多人协同。” 带教老师贾新冬再三叮嘱:“不要随意移动伤者,宁可等专业支援,也要严格按规范操作。”
“川超联赛是巴中体育的重要赛事,安全是底线。把急救培训放到‘风险更集中的地方’,就是要让现场人员第一时间科学施救,为后续专业救治赢得宝贵时间,让每一场比赛都在安全、有序的氛围中进行。”
“住培不止在医院,更要走向社会场景。把知识讲给非专业人群,是专业成长的‘必修课’。”
此次活动既提升了赛事保障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也锻炼了住培学员的沟通与授课能力——从“自己会”到“教得会、讲得清、纠得准”。正如学员们所说:“把技术讲到别人听懂、学会、敢用,才是专业价值的闭环。”
接下来,巴中市中心医院住培团队还将走进校园、养老院、风景区、商场等多元场景,持续开展健康科普与急救训练,用更接地气的方式,为更多人筑起“救在身边”的安全防线。

浏览量:
7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四川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