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油市结对帮扶布拖县教育协作进程中,一批批江油教师跨越山河,坚守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扎根彝乡、倾情奉献。他们以爱心守护成长、以责任汇聚资源、以专业赋能发展、以特长点亮梦想,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帮扶篇章,为布拖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坚实的“江油力量”。
(雷明菊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节目排演)
护成长:用爱心守护梦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江油教师始终将学生的全面成长放在帮扶工作的核心位置,用心用情破解彝乡教育难题,为孩子们守住求学之路。
在布拖中学,黄群兵老师发现部分女生因早婚习俗面临辍学风险,主动联系县妇联、乡镇政府,走进家庭、耐心沟通,通过政策支持和情感关怀,帮助多名女生重返校园。郭加强老师不仅在课堂中因材施教,更在课后担任“心灵导师”,倾听学生心声、引导人生规划,在他支教结束之际,学生们亲手写下的50余封感谢信,成为教育温情最真实的注脚。
连资源:汇聚多方力量,助力教育均衡
面对资源短缺的现实困境,江油教师积极搭建桥梁,引入社会力量,链接优质资源,助力布拖教育条件持续改善。
雷明菊老师多方联络,促成“绿叶舟公益组织”对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助学活动,不仅送来物资温暖,更传递了社会的关怀与期望。挂职民族小学副校长的余成老师,从德育管理和硬件建设两方面同时发力:推行“师生联动”环境卫生机制,提升校园文明面貌;争取50万元的江油市结对帮扶资金,为全校22个班级配备教学一体机,让现代化教学资源惠及1200余名师生。
(余成副校长争取资源为22个班级安装教学一体机)
强根基:专业引领,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江油教师注重“造血式”帮扶,通过教研提升、管理优化和人才培训,为布拖教育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何相云老师通过“师徒结对”机制,倾囊相授教学经验,助力多名本地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唐俊老师重构物理学科教研体系,推行“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堂实践—课后反思”闭环机制,并组织开展实验竞赛、知识闯关等活动,显著提升教学实效。王一松老师聚焦管理队伍建设,多次组织布拖学校的管理干部外出培训,将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带回来、用起来”,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王一松老师对布拖县新教师进行上岗培训)
赋特色:五育并举,拓宽学生成长路径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素养的培育。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江油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素质课程,拓宽育人边界。
魏小强老师在特木里镇小学组建师生合唱团,将彝族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与排演,带领学生在州县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孩子们在音乐中建立自信、感受美、传递美,校园美育氛围日益浓厚。
从守护者到引路人,从资源连接者到制度建设者,江油教师以教育之名、以帮扶之实,深刻诠释了“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他们的故事,是江油与布拖两地教育协作的生动缩影,更是教师群体奉献与担当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份跨越千里的教育真情,正在彝乡大地上结出累累硕果,照亮更多布拖孩子的未来之路。(布拖县委组织部:陈永明;江油市对口帮扶布拖县前线指挥部:余成)